垂脊兽前
咧角撺头之后,压当条之上捡线用灰砌一层“三连砖”。咧角棉头之上铺灰放方眼勾头,勾头上钉铁钎,安放仙人及仙人头。仙人之后铺灰安放小兽。小兽又叫走兽、小跑或小牲口。小兽的先后位置顺序是:龙、凤、狮、天马、海马、狻猊、押鱼、獬豸、斗牛、行什。工匠称之为:一龙二凤三狮子,四天马五海马,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。琉璃窑称之为:一-龙二凤三狮子,四天马五海马、六披头、七鱼八獬九嚮(牛)十猴。小兽的数目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决定:每柱高二尺放一个,得数须为单数。除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可以用满10个小兽外,其它建筑最多只能用 9个。如果数目达不到9 个时,按先后顺序用在前者,其中天马与海马、狻猊与押鱼的位置可以互换。小兽数量的确定应根据多方面因素,具体的确定方法可参见表5-14,它们之间可不放简瓦,也可稍有间隔,但最多不超过一块筒瓦。
在小兽之后安放一块简瓦,即“兽后简瓦”。小兽与小兽之间的距离可因小兽的数量和脊的长度而有变化。但小兽与垂兽之间的距离却是固定的,即只能是一块简瓦的长度。这个定式工匠称之为“兽前一块瓦”(这里的兽指垂兽或戗兽)。在“兽后筒瓦”之后、压当条之上安放兽座,在兽座之上安放垂兽并安好兽角。垂兽一般应在正心桁(无斗棋的为檐檩)位置上,也可以根据仙人、走兽所占的长度决定。垂脊兽后在垂兽之后、压当条之上拴线用灰砌“垂通脊”(俗称“垂脊筒子”)。兽座如不是“联办兽座”,其后面的脊筒子应使用“搭头通脊”。为防止垂脊下滑和断裂,每块脊筒子都要用铅丝拴在一起。在通脊砖上拴线铺灰安放“盖脊筒瓦”(又叫“扣脊简瓦”)。
应注意:两坡相交处的垂脊分件,应是罗锅形状的,否则就不能做成“圆山卷棚式”。最后要用小麻刀灰(掺色)打点勾缝,并将瓦件表面擦拭干净。“大式小作”作法:在兽前用平口条代替三连砖,兽后用三连砖(或小连砖)代替脊筒子,用咧角盘子代
替咧角搞头和咧角撺头。“小作”作法常用干坡度较缓即“小举架”的屋顶,或牌楼、影壁、门楼、墙帽等处。
Copyright © 山东骏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23016290号-1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来电咨询!技术支持:青岛青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