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架和举架是古代建筑屋面造型的主要依据,由于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,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,越往
下越平缓,形成了曲线优美,出檐深远的特征,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。
我国古代建筑民族形式的特点大部分体现在屋顶上,特别是在木结构上从用材、配料及其计算方法均与其它结构不同,因为
这种木结构是以若干木料杆件结构而成的,从设计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就考虑到屋面形状最后所达到的效果,无论是设计或拼装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律。屋面的造型类别很多,有庑殿(即屋顶前后左右成四坡、有五条脊的建筑)、悬山(即两山屋顶由檩伸出山墙以外的结构,也叫挑山)、硬山(即左右两面是直立的山墙、只有前后两坡的建筑)、歇山(即悬山与庑殿相交所成的结构)、以及多角型屋顶(如角楼、多边形方亭等)等等不胜枚举。这些屋面呈现凹曲线,而不是直坡,其凹度有一定的做法叫
举架(宋代叫举折,清代叫举架)。屋顶形式见瓦作第四节图3-41。
步架:就是大梁之上竖立的木构架每一个节间长度的尺寸。
梁的长短随进深而定,而步架尺寸又是根据梁的长短而定。几层叠用的梁,统称为梁架,各梁又按本身承托檩子的总数目称为“几架梁”。如七架梁,就是说在一条梁上承托了七根檩子,七架梁之上的一层梁称为五架梁,五架梁的上层是三架梁。在小式
Copyright © 山东骏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23016290号-1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来电咨询!技术支持:青岛青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