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以前的建筑,尤其是宋式建筑,常做“升起”。所谓升
起,即整个正脊为一条曲线,正脊的两端往上翘起。在操作时,
应在苫背抹扎肩灰时就将升起抹出。调脊时应拴囊线。
宋式建筑常采用砖望板的形式,即用砖代替木望板。采用砖
望板的特点是不易糟朽,但整体性不强。

宋式悬山建筑的小红山“财神洞”比清式的深,即檩子挑出
的尺寸比清式的多,因而它的博脊也就不是一条直线。
朱代以前建筑较多采用布瓦屋顶或琉璃剪边作法。
宋式悬山建筑的两山博缝板相交处,应做“垂鱼”。
宋式建筑所用走兽的数目、脊的构件,瓦的形状与清式建筑
都有差异。如:宋式建筑中正脊的两端用鸠尾而不用清式的正
吻,檐头用花边瓦而不用滴子瓦。
宋式建筑的须弥座中的束腰部分约占总高度的二分之一。

宋式建筑的墙体厚度一般比清式墙体厚四分之一柱径或者更
图
明、清两代的建筑的瓦作风格相仿,一般可归为一类。在修
缮中,只要不影响原有建筑的外观,一般可按清式建筑的作法
做。如:明代琉璃瓦件比清代建筑的瓦件种类更加繁多,但多出的
瓦件大多并不外露,因此可省去不用。
Copyright © 山东骏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23016290号-1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来电咨询!技术支持:青岛青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|  鲁公网安备37021402002274号 |